|
|
::: |
|
|
|
|
何謂腸病毒?
|
腸病毒係濾過性病毒之一種,可分為克沙奇病毒A群、B群、小兒麻痺病毒、依科病毒及其他腸病毒。此種病毒世界各地均有,常於夏季、初秋流行,可經由接觸病人的口鼻分泌物、糞便、飛沫等途徑傳染,多發生於十歲以下之小孩,雖有成人個案,但很少見,人群密集處,易發生流行。
|
腸病毒臨床症狀
|
潛伏期約為二至五天,大多數感染者,並無臨床症狀或臨床症狀極為輕微,而大部分病例過了幾天之後即會自然痊癒、典型症狀為口腔、手掌、腳掌出現水泡、潰瘍,可能合併發燒。病程為七至十天。極少數個案,有可能發生無茵性腦膜炎、腦炎、心肌炎心包膜炎、肺炎、麻痺等併發症,尤其新生兒及小嬰兒感染者偶而會發生電擊性病毒性休克症候群,侵犯多種器官,死亡率很高。
|
診斷與治療
|
一、只有經由實驗室檢驗,才能確定診斷是由何種腸病毒引起,但
是,病毒之分型對於治療並無助益。
|
二、絕大多數症狀輕微者,予以症狀治療即可。對於極少數有併
發症之個案,則採對症療法。請洽可信賴之小兒科醫師診治。
|
三、病患於身體免疫力克服感染後即逐漸康復,但病毒仍可經由
糞便排出,持續數周之久,而致感染他人。
|
四、如出現持續或反覆高燒、嘔吐、嗜睡、不安、意識不清、活
力不佳、咳嗽、呼吸急促等非典型症狀,或有任付疑義,請
儘速就醫。
|
五、有關免疫球蛋白之使用,因其效果尚在試驗階段,同時必須
考慮其可能之潛在危險,故應由醫師審慎評估
|
六、腸病毒感染後,免疫力可持續一段時間;對於不同型之腸病
毒,亦可有短期之交叉免疫。
|
七、有關例行預防接種之問題,特別是兩個月大嬰幼兒,請於接
種前洽請醫師審慎評估。
|
要如何預防腸病毒?
|
一、勤洗手,並牢記【打擊腸病毒】濕搓沖捧擦五招式!
|
二、注意均衡飲食、營養及運動,並多喝水。
|
三、維持環境清潔及通風。
|
四、儘量避免出入過度擁擠之公共場所。
|
五、避免與疑似病患接觸,如有發燒、口腔長水泡、皮膚發疹等
症狀將儘速就醫。
|
六、三歲以下小朋友容易受到感染,特別小心防範
|
有下列情況要立即就醫
|
一、嗜睡、意識不清、活動力降低、手腳無力。
|
二、持續嘔吐、發燒、口腔長水泡。
|
三、肌躍型抽搐(類似受到驚嚇的突發全身肌肉收縮動)
|
四、頸部僵硬、昏迷、肢體麻痺、呼吸急促、心跳加快或心律不
整等。
|
正確洗手五招式
|
濕
|
在水龍頭下把手淋濕。
|
搓
|
擦上肥皂和水搓揉起泡約二十秒,手指及指甲也需洗淨。
|
沖
|
將雙手沖洗乾淨。
|
捧
|
捧水將水龍頭沖洗乾淨,關閉水龍頭
|
擦
|
用擦手紙將手擦乾。
|
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