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:5
處室簡介
工作執掌 工作執掌
 
視力保健宣導
視力保健宣導 視力保健宣導
活動照片 活動照片
 
 
:::
     
 

登革 熱

什麼是登革熱和登革熱是如何傳播的?

登革熱最早是在西元l779年由David Bylon在爪哇島首先描述。由於可引起很厲害的高燒及肌肉疼痛,猶如裂骨一般,又俗稱「斷骨熱」或「天狗熱」。不同於腸病毒的人對人的傳染,它必須藉由「蚊子」叮咬患者,成為病媒蚊,當病媒蚊再叮咬健康的人,才會使人致病。所以此病多分布在熱帶及亞熱帶蚊子易滋生的地區,尤其以東南亞、非洲及印度為最多台灣中南部夏季酷熱也易成為疫區。
它的傳播媒介主要是埃及斑蚊白線斑蚊這兩種蚊子,喜歡在白天咬人,棲息於陰涼有水處,不喜歡待在臭水溝,尤其喜歡下雨後的廢輪胎及廢棄的容器。登革熱病毒必須藉由這些蚊子的叮咬,才可能傳播出來,而依其抗原性的不同,登革熱病毒又可分為l、2、3、4共四型。人若感染其中一型,其在體內產生的抗體並無法防護另外三型,以感染第2型最危險,易發生出血性登革熱。這些病媒蚊叮咬登革熱病患8至l5天後,就具有終生傳染病毒的能力了。
 

登革熱為何如此可怕?

  登革熱依其症狀輕重分為兩型:典型登革熱出血性登革熱

典型登革熱(即俗稱的登革熱) :此型較不具危險性,死亡率甚低,多為初次感染者。小孩症狀較不明顯,成人則出現嚴重症狀,通常被病媒蚊叮咬後,經過一至七天的潛伏期,患者會出現突發性高燒(39至40℃) 、惡寒、前額及後眼窩的劇痛、肌肉痛,再經2至4天全身皮膚出疹,疹子由軀體開始向臉及手腳蔓延,整個病程約七天可結束,大部份病人可完全痊癒。

出血性登革熱:這是最可怕的一型,死亡率高達15—5O%,喜犯八歲以下的小孩。多由於兩次以上重複感染,引起人體免疫系統的劇烈反應,造成全身血管的大量出血,臨床症狀上除了高燒、頭痛、肌肉痛、惡心、嘔吐、全身倦怠外,常伴隨流鼻血、吐血、血便、血尿、子宮出血胸腹部積水。由於全身大量出血,常引起心肺衰竭休克死亡,而其出血時間通常在發燒將退時才發生,所以常引起家長及醫師的疏忽,因此登革熱病人在退燒時,若出現皮膚濕冷、四肢冰涼、坐立不安時,更應提高警覺,即刻送大醫院,不可輕忽。

登革熱有特效藥或疫苗可用嗎?

很不幸到目前這個答案是否定的,醫界可說束手無策,只能給予患者持性療法,舒緩症狀、減輕病人痛苦,補充體液防止休克及脫水而已,也無有效疫苗可用,一切須賴病人的免疫力來復原。幸運的是,若非出血性登革熱絕大部份病人可完全痊癒,不會有任何後遺症。但若不幸是出血性登革熱,則宜把握治療關鍵時刻,大約是燒將退或退燒後的24至48小時內請與醫師密切合作以渡過最危險的出血休克期

如何防治登革熱?

埃及斑蚊白線斑蚊都是在白天吸血,且吸血場所多在屋內或野外陰暗處如樹林及竹林內,因此防治之道可由四方面著手

1.清除蚊蟲孳生場所:室內孳生源如冰箱底盤、花瓶、水生植物容器、水槽、貯水缸等,宜每週清洗換水。室外孳生源如廢輪胎、花盆、空罐等,清除後交給清潔隊運走或通知環保局處理。

2.撲滅蚊子:凡是殺蟲劑對人畜都有害,但只要使用前充分準備與加強預防措施,這類危險是可避免的。因此噴灑殺蟲劑宜戴口罩、帽子、眼鏡、著長袖衣物、穿帶橡膠手套及膠鞋,食物和飲水也都要加蓋並收藏好,勿污染到食物和飲水。

3.出入疫區,宜穿長褲及長袖衣服,晚上睡覺應掛蚊帳,門窗應設有紗窗、紗門,若前往東南亞旅遊,返國後身體不適,亦應儘速就醫交待行程,提供醫師診治參考,避免登革熱境外移入

4.革熱患者除了遵從醫囑,多休息補充水分外,在生病期間,臥床要掛蚊帳,避免病媒蚊叮咬,以減少病媒蚊再度藉機傳染健康人的機會。

 
     
 
:::
校園快優網‧『授權給:桃園市三民國小』